揚州蘇中電力分析*近電改的進展
揚州市蘇中電力設備有限公司是我國電力行業生產高低壓電氣的綜合性制造廠,是國家經貿委在國內城鄉電網改造中所需的設備推薦的生產廠家之一。本廠集科、工、貿于一體的省級高新技術企業。下面就電改情況介紹如下:
自習**主席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要求制定電力改革方案以來,各有關方面都正在加緊研究。業界盛傳已定下“四放開、一分離、一加強”的改革思路,筆者認為這個改革思路分量不夠,沒有完全落實習主席的要求。
2002年以來的電改確定了市場化的改革方向,極大促進了電力工業的發展,成效顯著,但改革的深化稍顯不足,行業積累了一些深層次問題,需要通過新的一輪改革激發電力工業的活力。
首先,電力工業存在一些深層次問題,這是改革的動力。企業崇尚做大做強,將規模擴充當作**要務,行業明顯呈現過度投資現象。2002年投資效果為1千瓦時/元投資,2006年為0.634千瓦時/元投資,2012年為0.408千瓦時/元投資。上一輪電改實現了廠網分開,發電雖然放開,但活力未增,沒有形成有效競爭和市場化效益。電網成了事實的資源配置的主體,用戶沒有用電的選擇性,資源配置效率不高。
其次,電企的體制機制尚未脫離計劃經濟的影響,電企國有產權占比過高。2012年,國有和國有控股在規模以上電力和熱力生產供應業總資產、所有者權益和實現利潤中均占90%,在主營銷售收入、銷售產值占93%—94%。國有資本占比過高,企業治理結構運作不規范,企業內部制衡機制不健全,現代企業制度不能發揮作用。
行政壟斷、自然壟斷絞結在一起,形成了惰性和很大的思維慣性,2002年改革中,國務院曾確定中央層面組建的幾個大型電力企業(集團)作為國有資產授權機構和國家控股公司的改革試點,實踐結果卻是大部分企業集團將權力收至集團總部,國家控股公司試點形同虛設,基層企業的活力受到限制,有些企業作出有違國務院決定的行為卻得不到糾正。
發電企業重組后,形成幾個特大寡頭的同時也形成了眾多的中小企業。據原國家電監會公布,辦理發電業者許可證的企業達2.2萬個,其中有一定規模的約5000家,這樣的發電主體結構不利于競爭電力市場構建。在眾多的電力企業中,有極少數特大企業享有政策優惠(如計劃單列),不利于在發電行業中形成公平競爭局面。電網企業重組同樣形成了國家電網這樣的超級公司,不適應規模經濟的要求。
再次,政企關系不順。政府明顯缺失規劃功能,發展戰略與重大技術路線遲疑不定,不能給出正確的市場信號。一些企業隨意發布明顯帶有行政色彩的信息,誤導市場。增量市場準入未采取市場經濟準則,一些重大項目缺乏嚴密論證,這些年來業內爭論的一些重大技術路線、決策等長期得不到解決,政企關系顛倒。